![]() |
|
|||||||||||
|
我从未去过西藏。虽然差不多四十年前,我家里有人从成都飞越万重沟壑落户日喀则,当然最后还是回到内地定居。这个地方的神奇,可能已远远超出了语言表达的界限。八十年代,也有马丽华等诗人写过西藏,但是那时,重建“个人”、“人性”是整个文学界的诉求,因此也是这些诗人想通过神秘意象传达给我们的东西。西藏作为宗教和神秘人性的体现者,它成为诗人最愿意涉足的题材之一。
我知道高星的诗名,但从未见面。我无法从他的经历中找到与他作品对应的东西。不过诗歌这个东西非常奇怪,它往往比小说更容易传达作者的微妙状态,继而窥见其内心世界,你可以在诗歌中重建作者的人生档案。高星可能多次奔赴西藏,至少经常通过图画、书籍、传说在触摸那个地方。那些壮丽的河川,湛蓝的晴空,连绵不断的山脉,远远近近星罗棋布地散落在高地和平原的寺庙,那些在此生活了数千年的藏人,以及他们遵从自然时间的生存状态,在高星的诗中,不是外在的装饰。他的诗,有一种强烈的引导感,那里面有一只无形的手,在与你的手紧紧勾连:
时间格外年轻
鲜花不会过夜
江水依旧充满激情
石头依旧充满棱角
大地陌生得就像昨天刚刚诞生
上世纪的雪还在山顶上停留
——《川藏线》
长诗《转山》和《地名》从形式上就像是对这神秘世界的“注释”,它们采用的是“注释体”的书写方式,以纪实的文字导入,然后用诗的语言去呈现。我相信去过阿里的人,都会在这既陌生又颇具现实的地域,找到心灵的寄托,那是长期生存在儒家世界中的汉人非常不解并觉得难以理喻的东西。
另外,我觉得高星吸收了八十年代“寻根诗”的某些因素,又加进去了九十年代以后他对这个世界的新的理解。
山在白云之上飘浮
星星伸手可得
树在湖水中奔跑
精神随处可现
——《有距离的风景》
在今天与八十年代之间,在我们的今天与过去之间,确实有一个类似“风景”的东西存在。这个“有距离的风景”,是我们对自己过去的审视,包括对自己今天生活状况的审视。这个“风景”是一道历史的转动门,一扇挡风玻璃,里外有我们都曾经历过的两个世界。对于诗人,对于作家,也包括对于我们研究历史的人来说,深省以及重新整理这两个世界,几乎是一生的事业。我想高星在滚滚红尘的世界,之所以始终给自己留一个角落,留一个静静的世界,这大概是一个理由。
|
||||||||
![]() |
新华悦读 │
中经读书 │
大佳网 │
和讯读书 │
京东读书 │
榕树下 │
万松浦 │
半壁江 │
云文学 │
飞鹿网 │
17K中文网 │
惠天听书网 │
看书网 │
读者网 │
故事中国 │
民族文学 │
磨铁中文 │
一米网 │
人人文学网 │
江山文学网 │
风起中文网 │
恒言中文网 │
中国文学网 │
文章阅读网 │
草根文学网 │
长江中文网 │
乐读中文网 │
明月阁小说网 │
青藤文学网 │
连城读书 │
淘书网 │
萧然校园文学网 │
跨尘文学网 │
北发图书网 │
当当读书 │
国土资源作家网 │
红豆杂志 │
杨柳青文学网 │
文讯网 │
国学网 │
作家网 │
百家讲坛网 │
国学书画网 │
环球名人坊 │
凤鸣轩小说网 │
红袖添香 │
左岸文化 │
中国西部散文 │
中国诗歌网 │
中华诗词学会 │
|
|||||||
客服一:小龙
![]() ![]() ![]() 战略合作伙伴:人民网 新华网 光明网 中工网 中青网 中国经济网 中国三农网 新浪网 苏ICP备10048142号 ![]() 苏公网安备 32032102000073号 Copyright © 2008 - 2017 jswxw.net. 联系电话:0516-89239768 投诉建议:18921771468 |
||||||||
|